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讲座回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若干理论问题--以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例

发布日期:2024-05-09编校: 浏览:

5月9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王延中教授做客我校,在中心校区逸夫教学楼第五阶梯教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若干理论问题--以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例》为题开展了一场精彩讲座。讲座由东北民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邵彦敏教授主持,吉林大学东北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罗克全教授、我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团队及120余名学生参与此次讲座。

王延中教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演进与主线定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基础性理论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若干重大关系问题、认真落实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点任务”四个方面展开了此次讲解。

首先,王延中教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的演进为切入点,向大家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接着,王延中教授对“民族”“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王教授指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各类人群浸润数千年中华文明,经历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共同历史文化记忆的、拥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概念虽然近代才出现,但其所指涉的民族实体是清晰的。中华民族不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简单叠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不是“想象的共同体”,而是浸润了中华文明传统、承担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使命的超大规模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角度界定中华民族,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共同性与不可分割性,突出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更好引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前进方向。

基于上述分析,王延中教授带领师生们一同思考“历史观何以重要”这个问题。王教授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史观是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和时代凝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这四个“共同”,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历史观为指导,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在历史演进的动态过程中认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中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经验、提炼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得出的客观结论。四个“共同”既是把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从历史中国到现实中国一以贯之的中国史观,也是系统全面看待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发展史观,更是坚持各民族共创中华的整体史观。

讲座在提问交流和阵阵掌声中落下帷幕。最后,王延中教授对我院、对吉林大学东北民族研究中心的盛情邀请表示感谢,表明今后将会继续加强中国社科院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的交流与合作。邵彦敏教授作总结发言:此次讲座既有政治上的高度,又有学术上的深度,还有信息上的密度,大家都收获满满,意犹未尽,是一场精神上的饕餮盛宴。